SAFe6.0的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

一致性、透明度、尊重他人和不懈改进这四个核心价值观代表了 SAFe 有效性的关键基本信念。

 

这些原则有助于指导参与 SAFe 投资组合的每个人的行为和行动。那些处于权威地位的人可以通过在他们的言语和行动中体现这些价值观来帮助组织的其他成员接受这些理想。

详细描述

SAFe 是一个基于备受推崇的知识体系实现业务敏捷性的系统:敏捷、精益、系统思维、DevOps 和价值流管理等等。它们与业务敏捷性的相关性已通过世界上最大的组织成功采用这些实践得到证明。这些全面的成功模式使 SAFe 变得广泛、深入且可扩展。但从本质上讲,SAFe 将最高价值放在四个根深蒂固的信念上:一致性、透明度、尊重他人和不懈改进。这些原则对于 SAFe 的实践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它们,框架中的实践将不可避免地无法实现预期的业务结果,从而促使我们决定“采用 SAFe”。这些核心价值观如图 1 所示,并在以下各节中进行描述。

Figure 1. SAFe's four core values
Figure 1. SAFe’s four core values

一致性(Alignment)

就像不协调的汽车一样,不协调的公司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它们很难操纵,并且对方向的变化反应不佳 [2]。即使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要去哪里,车辆也不太可能把他们送到那里。

 

对于采用 SAFe 作为新工作方式的组织来说也是如此。在精益敏捷中,许多决策都是分散的,以便在最短的可持续交付时间内交付价值(参见 SAFe 原则 #9)。然而,如果决策将组织拉向不同的方向,就会导致严重的延误和质量问题。解决方案是从企业高层到 SAFe 的各个级别,一直到每个个人贡献者,提供清晰、一致的一致性。当每个人都保持一致时,就可以持续实现速度和质量的价值交付。

 

以下是在 SAFe 中创建和保持一致性的具体方法。

 

传达愿景、使命和战略。一致性始于保持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战略始终存在。例如,在 PI 规划期间将这些要素纳入企业主简报中是确保 ART 的工作与企业的更高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方法。

 

将战略与执行联系起来。下一步是确保 SAFe 组合中的每个人都将他们的工作与对企业最重要的事情结合起来。战略主题明确地将业务战略转化为切实的指导,使投资组合愿景、精益预算和史诗与企业优先事项保持一致,并随后为投资组合中的团队和培训工作提供信息。

 

用共同语言交谈。如果组织对重要角色、流程、事件和工件的描述不一致,则很难实现一致性。SAFe 提供通用语言并推广实践(积压工作、ART 板、解决方案意图、组合愿景等),以保持对工作和最终解决方案的共同看法。

 

不断检查理解情况。创建对齐需要定期加固。SAFe 事件(迭代计划、待办事项细化、PI 规划、ART 同步、投资组合同步)和 SAFe 工件(待办事项、团队看板、ART 看板、投资组合画布)只是帮助 SAFe 组织保持一致的一些工具。面对面的对话对于检查理解程度也很重要。

 

了解您的客户。SAFe 提倡以客户为中心和设计思维进行持续探索,以收集不同利益相关者和信息源的意见和观点,以确保待办事项中的项目与最重要的声音(客户)保持一致。

 

透明度(Transparency)

解决方案开发很复杂。通常情况下,事情会出错或者没有按计划进行。如果不公开,事实就会模糊不清,决策就会基于推测性假设和缺乏数据。没有人能够修复秘密。

 

为了确保透明度——需要信任。当每个人都可以自信地依赖彼此并诚信行事时,尤其是在困难时期,信任就存在了。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建立高绩效的团队和培训或建立(或重建)做出和履行合理承诺所需的信心。基于信任的环境也很有趣且具有激励性。简而言之,如果没有透明和信任的文化,SAFe 倡导的新工作方式将难以取得成功。

 

以下行动有助于在 SAFe 企业中建立透明和信任的文化。

 

创建一个基于信任的环境。信任需要行动,而不仅仅是感觉。组织中各个级别的人员都必须愿意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这意味着做出并遵守承诺。它还意味着放弃控制并相信他人会做出并遵守承诺。

 

直接、公开、诚实地沟通。SAFe 中经常使用的口头禅是“事实是友好的”。如果问题被隐藏,就无法解决。在基于信任的环境中,信息的共享不会经过任何修饰或指责,以尽可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将错误转化为学习时刻。人们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更多,但只有当人们能够承认这些错误而不用担心受到报复或惩罚时,这才是有效的。将错误视为“学习时刻”[3],以创造快速发现和解决错误所需的心理安全感。

 

可视化工作。让所有工作可见对于透明度至关重要。在 SAFe 中,这首先是在不断完善的积压工作中捕获各个级别的所有工作。其他工具(例如看板、ART 板、PI 目标、解决方案意图、协作工具和共享知识存储库)支持保持工作对所有人可见和可访问的目标。

 

提供对所需信息的随时访问。难以找到的信息与故意隐藏的知识具有相同的影响。真正的透明度要求所有需要信息的人都能轻松获取信息,并且信息的位置和获取方式是众所周知的。它需要在位置不明确时愿意帮助彼此找到所需信息,并不断改进系统以使信息访问尽可能无障碍。

尊重他人(Respect for People)

First we build people, then we build cars.

—Widely attributed to Fujio Cho, former Chairman, Toyota

精益敏捷方法不会自行实现或执行任何实际工作。事实上,人们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并且人们从工作中获得了所有的价值。由于人是企业通过 SAFe 创造价值的焦点,因此新工作方式的各个方面都必须考虑对人的尊重。

 

尊重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当受到尊重时,人们就会被释放出来发展他们的实践并贡献他们的创造力。相反,如果人们感到缺乏尊重,就无法对另一个人、他们的团队或他们的组织做出承诺。当不尊重现象普遍存在并被容忍时,就会造成有毒的工作环境、糟糕的绩效和高离职率[4]。

 

以下建议提供了在组织中培养尊重人员文化的几种方法。

 

珍惜作为人的本质。这就是精益中所说的“尊重人”的字面意思。进一步阐述,它意味着培育一种增强个人创造力和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尊重相互信任和尊重[5]。

 

重视人和观点的多样性。表达尊重的另一种方式是建立由具有不同个人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的组织。然而,仅仅雇用多元化的劳动力是不够的。尊重他人需要倾听并重视与我们不同的观点和观点。

 

通过辅导和指导来培养人才。对人的尊重超越了基本的道德义务。实际的商业含义是“要造好产品,就必须培养好人才”。帮助人们成长的一种方法是促进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其他人的联系,这些人可以为每个人的发展之旅做出贡献。

 

拥抱“谁消费了您的工作,谁就是您的客户。” 精益和敏捷方法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因为两者都认识到客户是价值的最终受益者。此外,精益明确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使用您工作的人(包括组织内部的人员)也是客户。以尊重和同理心对待客户,可以生产解决他们真正问题的产品和服务。

 

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时需要许多供应商。当应用于供应商时,尊重意味着给予他们与客户同样的高度尊重、挑战他们并帮助他们改进。这不是通过欺凌或施压策略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建立基于互利和责任的“双赢”合同所定义的长期关系来实现的。

不懈改进(Relentless Improvement)

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一直是精益的核心原则之一。虽然难以实现,但追求完美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在此过程中,公司以更少的资金创造了更多更好的产品,并获得了更满意的客户,从而带来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大的盈利能力。

 

但进步需要学习。组织面临的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很少是清晰且容易识别的。不懈的改进建立在一系列小的迭代和增量改进和实验的基础上,使组织能够学习如何找到最有希望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举措有助于在 SAFe 企业中建立不懈改进的文化:

 

创造持续的紧迫感。改进活动对于组织的生存至关重要,应给予优先考虑、可见性和资源。他们需要高度关注通过提供比组织的竞争对手更喜欢的方式解决客户问题的产品和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些自满且未能在紧急情况下不懈改进的组织可能会面临失去客户并最终倒闭的风险。

 

建立解决问题的文化。解决问题是不懈改进的动力。它认识到当前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存在差距,需要迭代过程才能实现目标状态。迭代计划-执行-检查-调整 (PDCA) 循环提供了迭代解决小调整和突破性创新问题的流程。我们的目标是营造一种“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的文化。

 

经常反思和适应。对于 SAFe 来说,定期暂停无休止的积压新工作,公开识别并解决各个层面流程的缺陷,这一点至关重要。改进应该像任何其他故事或功能一样进行管理和优先排序,因为改进需要实际工作并消耗团队和培训以及指导组合流程的人员的实际能力。

 

让事实指导改进。基于意见或推测的改进可能会集中于症状而不是真正的根本原因。改进结果是客观衡量的,重点是经验证据。这有助于组织更多地专注于解决问题所需的工作,而不是指责或追求无法解决原始问题的改进。

 

为创新提供时间和空间。改进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有效性,从而产生可持续的价值流,而不是优化单个团队、孤岛或子系统。各个级别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抱改进思维,但某一领域、团队或领域的改进不应损害整个系统。SAFe 原则#2应用系统思维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想法。

创建时间:2023-05-04 09:20
浏览量:0
首页标题    SAFe知识    SAFe6.0的核心价值

文章详情